長沙商標注冊中心12月20日,長高電新科技股份公司(簡稱“長高電新”)三樓綠色智慧展廳,一面嶄新的專利墻上寫著八個大字——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對這家上市企業來說,那既是榮譽墻,也是警示墻。
兩年前,長高電新卷入“商標爭奪戰”,長沙市人民檢察院發出一紙建議函,直擊企業商標保護問題。
這份建議函效果如何?一年來,檢察機關在精準護企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障礙?12月下旬,記者回訪了相關單位。
一紙檢察建議,就是一劑護企良方
“2022年,我們公司更名為‘長高電新’。不料,有公司跟我們搞起‘商標爭奪戰’!”長高電新集團黨委副書記、監事會主席陳志剛介紹,公司更名登報公示第二天,就被山西一家科技公司搶注20多個“長高電新”關聯商標,還被訴至法院索賠千萬元。
陳志剛坦言,幾十年來,公司只顧埋頭做實業、搞研發,對知識產權保護重視不夠,商標被搶注后,品牌嚴重受損,幸好有檢察院等部門協力“救急”。
長沙市人民檢察院干警陳劍介紹,去年初,收到相關舉報后,長沙市人民檢察院查明,山西這家科技公司涉嫌搶注商標惡意訴訟,建議法院對其違法行為進行司法處罰,“這家公司最后被罰款10萬元,‘偷雞不成蝕把米’”。
去年9月,長沙市人民檢察院向長高電新制發建議函,呼吁其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及時申請登記企業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等,健全商業秘密保護機制。
收到建議函后,長高電新建立一套全新的商標管理制度,明確相關責任部門和人員。“從商標申請、注冊、使用到維護和侵權,細化各個環節管理細則,并定期進行檢查和評估。一年多來,公司共注冊近60個商標。”陳志剛感慨地說,一紙檢察建議,就是一劑護企良方。
精準高效護企,還需打破數據壁壘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商標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財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其價值日益凸顯。惡意搶注商標,擾亂了市場秩序,破壞了創新環境。
長高電新的故事,并非孤例。
記者了解到,去年12月至今,長沙市人民檢察院對知識產權惡意訴訟案件提出監督意見187件,均被法院采納。
然而,采訪中,檢察機關的工作人員也有自己的苦惱。
“涉企數據壁壘的存在,導致我們的工作效率并不高。”長沙市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部主任李瓊說。
原來,大量的惡意訴訟行為,往往隱藏在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中,涉及法院判決數據、企業情況數據等。僅分析單一的裁判文書,檢察機關很難鑒別惡意訴訟行為,也無法從根本上遏制其重復發生。
“不同地區和部門之間的涉企數據,很難有效聯通,影響到大數據篩查和準確分析,制約了檢察機關精準護企。”李瓊建議,打破數據壁壘,建立知識產權數據共享機制,便于檢察機關查閱提取知識產權案件生效裁判文書、行政裁決、平臺惡意投訴等信息;相關部門應對涉企案件進行明確標注,以便準確抓取,核查案件辦理質效。
近日,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出臺十條措施,保障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其中明確一條,常態化開展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
“規制知識產權惡意訴訟是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斷強化知識產權賦能,才能助力企業向‘新’而行。”李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