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商標注冊中心2月21日電據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及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杭州分中心(后文簡稱“杭州保護中心”)21 日所發布的消息,2 月中旬,工作人員監測到多起知名化妝品商標在某東南亞國家被搶注的情況。針對此,杭州保護中心迅速發布海外知識產權風險監測結果,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當下,跨境電商發展迅猛,眾多國產化妝品品牌積極邁向全球市場。然而,海外商標搶注等難題卻成為國貨品牌“出海”路上的絆腳石。
經了解,此次搶注事件呈現出一些更為復雜的“套路”。比如,搶注方借助兩家疑似有關聯的公司,先后實施商標搶注與轉讓操作,妄圖迷惑維權企業,掩蓋其惡意行徑。不僅如此,搶注方針對多個中國知名化妝品商標展開有組織的“批量搶注”,儼然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這無疑嚴重損害了中國品牌的合法權益。
另外,搶注方還利用“續注”手段來規避風險。自 2017 年首次搶注后,又在 2023 年與 2024 年分別遞交不同樣式但實質相同的商標,試圖延長商標保護期,以此防止企業通過“不使用撤銷”機制來維權。
通常情況下,面對惡意搶注,企業能夠依據“惡意”這一理由提起無效申請;對于長期未使用的搶注商標,可申請“不使用撤銷”。但實際上,被侵權企業在海外維權時,依舊困難重重。
按照該東南亞國家商標法規定,商標無效申請必須在注冊后的 5 年內提出(惡意搶注情況除外),時間極為緊迫。而且,要證明對方存在“主觀惡意”,企業需提供充足的證據。與此同時,該國去年將“不使用撤銷期”從 3 年延長至 5 年,這無疑進一步增大了我國企業維權的難度。
杭州保護中心維權與協同保護部(海外維權指導部)的工作人員指出:“企業若要提起商標無效申請,需提供合同、銷售單據、廣告記錄,以及與搶注人存在業務往來關系的證明等一系列完整的證據鏈,以此來證明商標的知名度以及搶注方的惡意行為。”
該工作人員還補充道,如果企業選擇申請“不使用撤銷”,申請人(即原告方)不僅要進行網絡調查,還得在上述東南亞國家的五個主要城市或島嶼開展實地調查,并辦理公認證。一旦證據材料不符合要求,就很可能導致敗訴。這兩種維權方式都得通過司法程序提起訴訟,維權門檻與成本均較高。
在如此復雜的局面下,企業該如何構建海外知識產權的堅固防線呢?
杭州保護中心維權與協同保護部(海外維權指導部)給出建議,企業應提前在目標市場進行商標注冊,將核心類別及其衍生類別都納入保護范疇,從源頭上杜絕搶注者的機會。同時,可委托專業機構定期對海外商標動態進行監測,以便及時應對搶注行為。
在日常經營過程中,企業要留存好商標使用的相關證據,妥善保存銷售單據、廣告合同、報關單等資料,并且做好媒體報道、市場調研報告等公開信息的存檔工作,為日后維權提供有力的證據支持。此外,企業還需密切關注目標國法律的變化,可通過委托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提高海外維權的成功率。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透露,2025 年杭州將加大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進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杭州分中心以及海外知識產權公益服務網點的建設。
據悉,接下來杭州將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政策環境的研究工作,對重點貿易國家的知識產權海外糾紛實施預警監測,引導保險機構開展海外侵權責任險等業務。同時,還會指導企業做好海外知識產權布局以及出口產品知識產權合規自檢工作,探索數據知識產權跨境流通機制,推動專利國際運營。